国内大厂2023年人均营收排行榜
今天,简单画了一个人效金字塔。
人均营收=公司营收/员工人数,人均营收也叫人均创收,简称人效。
数据来源2022-2023年各公司财报,以及我们之前做过的测算。
根据人效金字塔,给大家分享几个有意思的发现:
1、员工成本与收入杠杆,必须大于1:8
假定一个员工成本是30万,人均营收至少240万,否则公司会一直亏损。
比如说,零跑、小鹏、蔚来的人效一直200万左右,公司基本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。
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,一是业务还没找到突破口,缺少爆款和杀手级产品,二战略目标与组织能力的匹配度不够。
举例说,理想2022是亏损的,人效233万,2023年靠L系列打爆市场,2023年盈利117亿,人效也突破392万。
2、人均260万,是互联网大厂的生死线。
一个标准工时的互联网员工,每年有260个工作日,每个工作日至少要创造收入10000元,否则他所在公司始终在亏损和盈利中波动。
比较典型的就是京东、美团,一旦遭遇增长不力,就容易出现亏损。
这两家公司的员工人数巨多,成本难以压缩,而且,京东仓储物流的履约成本、美团外卖的配送成本刚性支出成本比较大,主营业务利润低,比较依赖业务持续增长、靠现金流去拓展创新业务,来提升利润率。
举例说,2019-2020年美团盈利,2021年-2022美团亏损,2023美团盈利。
2022年,美团人效239万;2023年,美团人效估计是270万。
3、互联网人效天花板很高,传统行业天花板很低。
以互联网电商为例,
京东50-60万员工,创造10000亿多收入,人效200多万。
拼多多2万员工,创造2000亿多收入,人效1000多万。
互联网的人效天花板高不可及。
传统行业,以国内最优秀的两家餐饮公司为例。
百胜中国(肯德基),2022年收入680多亿,全职员工14.5万,人效47万。
海底捞,2022年收入340多亿,全职员工7.3万,人效46万。
传统人效天花板触手可及,补充一张图:
相关链接:海底捞与百胜中国人效
人均营收排名,到底有什么意义?
我们有两个核心观点:
一是假设每个员工都给公司创造价值。
无论员工是技术岗、产品岗,还是销售岗、职能岗,客户愿意为公司产品和服务买单,需要公司所有员工合力才算完成。
我们承认员工有能力和绩效的差异,但是,公司整体收入离不开所有人的努力。
二是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的竞争。
企业之间,看起来是产品、技术、营销等多方面的竞争,归根结底,是每家公司背后的人才在角力。
如果说“营业收入”代表一个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,“人均营收”就代表企业在行业中的经营效率、组织竞争力。
这个人均营收排名,到底看什么?
从整体来看金字塔,可以分四部分。
一是人效头部公司(人均营收500万以上)。
主要属于顶尖的互联网公司,比如字节跳动、腾讯、蚂蚁、拼多多等。
有一个传统公司的例外,白酒行业的茅台,人效逼近500万。理由不用解释。
(1)小米(手机+互联网),营收2700亿,互联网生态与营销能力超强,人效800多万。
(2)爱奇艺(长视频),营收300亿,优秀的内容和成本管理,人效高达640万。
(3)蚂蚁(科技金融),营收2000亿,互联网金融巨头。
(4)滴滴(移动出行),营收1900亿,网约车之王。
二是人效肩部公司(人均营收300-500万)
它们属于卓越的互联网公司、以及科技公司,都是经常在各种排行榜上,比如华为,百度,阿里、网易,不用多解释。
比如华为与全球通讯同行的人效如下:
值得关注的是三家公司和行业是:
(1)理想汽车(造车新势力),2023年突破1200多亿,人效390万。
(2)快手(短视频+电商),2023年突破1100多亿,人效400多万。
(3)宁德时代(电池之王),2023年突破,4000多亿。人效400多万。
这个档位,其实还有很多行业的头部公司,比如地产(万科)、证券行业(招商)、银行(平安)、游戏行业(米哈游等)。
三是人效腰部公司(人均营收100-300万)
属于细分领域的行业代表,市场占有率高,资金密集型+劳动密集型。
(1)互联网代表:美团、京东、携程等
(4)快消品代表:蒙牛、伊利、光明等
三大家电人效如下:
四是人效腿部公司(人均营收50-150万)
主要是传统行业的优秀公司,属于生产密集型+服务密集型。
(1)海底捞、所代表餐饮公司。
(2)华住、亚朵所代表酒店公司。
(2)安踏所代表的鞋服公司。
下图是海底捞跟其他餐饮公司人效(海底捞包含兼职员工):
人均营收排名,对普通人有什么关系?
说几个小建议,供参考。
(1)高人效=业务更可靠
如果你是普通的消费者,以餐饮和酒店行业为例,像肯德基、海底捞、华住酒店等,它们人效始处于行业中的天花板,常年保持在50-150万,你可以放心选择。
(2)高人效=更多机会
如果你需要换工作,请关注人效200-300万左右公司,他们人效越高,平台和外包工作机会就会越多。
像滴滴有1900万的网约车司机、美团有500万的外卖小哥,工作机会“触手可及”。
(3)高人效=高增长
如果你刚进入职场,多关注300-500万高人效的大厂,这些公司代表行业的风向。
比如新能源上下游,像电池大厂宁德时代,造车新势力+小米+以及华为合作的车企,这些公司每天都在进化,大家都在坐电梯。
(4)高人效=高估值
如果你是投资人,或者用投资视角来看公司,可以谨慎的关注1000万左右人效的公司。
这些公司对投资市场影响明显,比如拼多多、小米、字节等。
记得有人说过,阿里巴巴是员工和商家的天堂,是投资人的地狱;而现在,拼多多是员工+商家的地狱,是投资人和消费者的天堂。
想进一步解读大厂员工薪酬与人效,4-5月线下 分享活动 了解一下?